工法庵·洞云亭·烂柯轩
传统的和式建筑与庭院
概要
工法庵和洞云亭进入学校正门后一直往里走。穿过9号楼,在20号楼北喷水池左岸的樱花树右手边上,穿过简洁的茶室建筑的梅见门,过了池塘就到了洞云亭,工法庵在其深处。与其相连建有瀑布潭,从梅见门左拐走过瀑布潭的渡石,还有到入口的别的路线。
工法庵和洞云亭的研究、调查、建设,作为特定研究,对于建筑专业的教授们和参加毕业研究的学生的研究制作活动来说意义深远。
被自然生长的树木包围,听着瀑布声、潺潺流水声,春天赏樱、夏天在水边纳凉、秋天柿子果实成熟的颜色,冬天围在暖炉旁边赏雪,年轻人们能享受到鉴赏四季的悠闲吧。另外,在文化遗产的环境中,茶的味道也变得特别起来。除了茶道部的活动使用之外,还应校外的各方要求,面向大众开放。
设施
工法庵
工法庵是根据贞享3(1686)年出版的『数寄屋工法集』记载的千利休茶室的尺寸,于1990年2月28日,利休400周年忌日的时候,被不可思议的复建成功的。
宽永10年(1633)成为淀藩主的永井信浓守尚政(茶人·号信斋)把妙喜庵内利休的二畳角炉茶室的尺寸丝毫不差的再现了出来。这本书的作者是永井信浓守尚政的家臣,是建筑方面,并且在建筑技术上非常开明的人,所以在利休死后半个世纪,这本书的尺寸也正确传达了利休茶室的样子。这个复元的茶室可以让我们在现在亲眼看到利休的建筑设计。
洞云亭
洞云亭原来是香川县小豆岛内海町坂手的洞云山观音寺僧侣居住、生活用的建筑,在重建时,由该寺的住持加藤义升氏捐赠,是一栋建于文化9(1812)年的有史料记载的珍贵的古建筑。
作为研究教育的资料,拆除调查的结果显示,是典型的濑户内上流民居。在全国范围内木造民居逐渐消失的今天,恢复保存文化遗产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从平面上看是把狭长的四角形划分成キ字,由玄关、厨房间、八丈2间、九畳和厨房附近的宽敞的空间构成。里面的书院有8畳和9畳并带有壁龛的房间,被炉子隔开,还有在地上的大火炉,可以感受到宽敞的生活空间。外观屋顶由双层瓦建造,风格上非常有格调。于1991年3月完成移建的复原修理。通过水屋与工法庵相连。
烂柯轩
烂柯轩在洞云亭的东侧,是1995年10月竣工的小茶亭。该建筑高为2.5米、占地面积9平方米,使用的是洞云亭修复时用的靖国神社本殿修理拆除的古建材。名字是来自“迷路的樵夫,在枣树下看童子愉快的下棋,突然回过神的时候,发现旁边的木头的斧柄(柯)已经腐烂(烂)了”的关于中国的烂柯典故。从京都不远万里来筑紫访问朋友,长时间逗留并度过了愉快时光的纪友则(与纪贯之共同撰写最初的精选集『古今和歌集』的人)引用这个烂柯的典故曾在致谢信上写道“回到故乡京都,这里和以前不一样了。和你下棋的地方是斧柄腐烂都不自知的地方”。
对于设计了这个建筑物的伊藤平左卫门名誉教授自己来说,中部大学是一个“学校的校舍是读书学习的地方,是斧柄腐烂都不自知的令人愉快的地方”。并把这种感情寄托在了烂柯轩上。
使用指南
在校生和本校教职员工可以使用洞云亭·工法庵·烂柯轩。
在校生使用时,原则上需要担当教师、社团顾问的陪同,在2周前填写使用申请书,与上课有关的经由学院办公室,社团活动有关的经由社团顾问·体育文化中心提交管财部施设课。
阅览以下的使用指南需要登陆。